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戏曲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2010年是先父张君秋先生90华诞。老人家已经谢世13年,然而,他那音容笑貌种种神情和艺术形象唱念声韵,从来就没有从我的脑海中远去和淡化,他那一举一动一语一笑,时时清晰的在我眼前浮现。是他那杰出的艺术创造,美奂绝伦的演唱艺术和他留给我们的艺术财富以及他对京剧艺术事业的巨大贡献,赢得世人对他的尊敬和热爱,使张君秋的名字光耀千秋,使我们大家今天相聚一堂对他进行深切的缅怀与追思;对张派艺术和张派承传进行研讨。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我的家人向尊敬的瑞环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主办纪念活动的天津文化促进会,天津张君秋艺术基金会,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京剧院的领导同志和参与工作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你们辛苦了!

张君秋他老人家,从学艺到立派,在京剧艺术生活的道路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学习传统,实践探索。在王瑶青、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诸位先辈大师们的艺术导引下,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研习磨练,广收博采,汲取精华,融会贯通之后,依据他优越的自身条件和超人的艺术灵性,天才的创立出独具特色美伦美奂的张派艺术 。

张派艺术的产生是京剧旦角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必然。张派艺术的突出成就,是将京剧旦角声腔艺术大幅度的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音域的扩展;唱腔的丰富;旋律的变化;难度的创新;新腔之美之多之新、影响之大之广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张派演唱艺术自成体系,将京剧旦角演唱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张派艺术又为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使我们的国粹艺术展现出更美更新更具时代感的境界和风姿。

张派艺术是实实在在名副其实的一个重大京剧流派。一副好扮相,一条好嗓子,一口好唱好韵味,一套好唱腔;曾经的四小名旦之一,已是东西享誉南北驰名。张派的叫响,完全靠的是艺术实力,水到渠成。根本没有刻意去要成立个什么派,也没有什么强大的背景支持,没有宣传为之呐喊造势。可以说,它只是一个在推出一台利用巡回演出的空余时间排出的新戏《望江亭》,演出成功产生巨大影响之后,所收获的一个额外的副产品。可真叫“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时间,“独守空帷暗长叹”流向全国各地,遍地唱响譚记儿!随后秦香莲、崔莺莺、珍妃、秋瑾、马昭仪、柴郡主接踵而来,新腔新韵,波波轰动。一批又一批好腔好唱段层出不穷,声韵余音绕梁,华丽流畅,独具一格。悦耳动听,引人入胜。,好听好看,尽显张君的大美大雅。顿时,学张者趋之若鹜,日益增多。张派确立,实至名归,有派有流,几年间,几近“无旦不张”!

京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在表演方面以“唱念做打舞”为主。而“唱”在诸元素中排在首位,地位之重要可以想见。但是将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在曲调板式和演唱技法方面的突破和变化不大,进展缓慢。基本是剧目不同,唱腔套用,千篇一律,唱字不唱情。应该说是在王瑶卿先生指导下,程砚秋、荀慧生二位大家开了先河,做出表率,根据各自条件的需要设腔,朝着凸显个人的表演风格,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给人以与众不同、耳目一新的感受,受到观众欢迎。如果不是他们,京剧表演恐怕还维持在千人一副脸、千人一个味儿的状态。

先父张君秋先生正是在经历了与马连良先生合作的五年;拜了梅兰芳先生为师学艺;艺术日臻成熟,有待进一步充实发展飞跃的关键之刻,在王老家学戏时,亲眼目睹王老与程先生编创《锁麟囊》唱腔,上了难得的京剧作曲课,学到了创腔技法,领会了其中的奥妙和玄机。同时也开启了他的创新理念,为将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家父得天独厚的演唱条件之超人、出类拔萃,是众所周知、公认的的金嗓子。两期“四小名旦”,论嗓論唱,无人与之比肩,没的说了。早年尽管他已经唱得很好了,演唱的功力之深,非一般可比。即使是几句散板、摇板,听他一唱,也如饮甘醇!可若是总在那大同小异的千篇一律、无大起落、不痛不痒的老腔老套中哼哼,好嗓子非但发挥不出来,也不能更好地塑造角色、表达人物的情感!王老与程先生的作为给了他启示:自己演的戏,必须自己搞唱腔,自己演唱、充分发挥表达,走自己的路!家父对京剧是尊重的,对艺术是严肃的。他求变求新不是为了遮丑而非变非闯不可。他好扮相、好嗓子、戏路正,无丑可遮!他追求的是如何把戏演唱的更好;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他认识到:声韵美,也必须要唱腔美,才能使演唱配套,声情并茂,更上一层楼!他真的是天才!他的编创不是简单地把这个腔挪到那儿,或把那个腔挪到这儿。而真的是编新腔创新曲,设计出的唱腔新颖别緻,委婉顺畅。还化传统为新旋律,即使是传统戏传统唱段,也给予美化、强化,让听者在生疏中又感到熟悉,在陌生中感到亲切。他将对人物角色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用他那富有磁性、圆亮甜润、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声音和美妙的唱腔、丰富的旋律、神妙的唱法、表现演绎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让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听出品位,感受到深度,越听越爱听;让人爱听爱学爱唱!试看自编自演自唱,创出经典的,能与西方声乐媲美的,全世界的歌剧院能有几人?

在表演方面:不要说‘张派没有身上,只是指指…’。这种不实之说法只是在竞争中很没意思的贬词。试想:要做个像样的京剧演员光张嘴唱,不讲手眼身法步、形体身段,成名就那么容易么?师从了那么多好老师都没学出好身段,那就不能赖他了!人家年轻时《金山寺 、十三妹、别姬、出塞、红拂传、……》载歌载舞的戏都唱,没有形体基功如何驾驭那些繁重的舞蹈和武打?毋庸赘述。从张君秋先生代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那大气典雅、华丽庄重、正直善良的气质。绝无搔首弄耳、挤眉弄眼、嘻皮笑脸哗众取宠、娇柔造做的痕迹。也不是在形体身段上做大幅大篇、动作花花、技巧夸张、风风火火的表演。塑造人物表现角色,手段多多,取向不同。如同海陆空三军,有在地上打的;有在水上打的;也有在天上打的。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谁赢谁就棒。不必非让军舰上天,让唱旦角的练耍大枪。张派的表演强调的是气质,是内在的感觉。他要求:内要实,外才能精!该动则动、动作不多、绝不乱动,大方稳重、端庄大气,强调自然美,能将人物内心活动的信息准确的表现出来传达给观众就可以了。(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必须经过从不会动到会动、到动得好、到不动也好的训练过程)。这点同样体现在他的“唱”里,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气韵、气势支撑的气质。这需要去体会,去感受,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总之,他的表演完全是大美大雅的正旦风韵。

张君秋先生是歌唱家、作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戏曲教育家!他的成就令世人瞩目,被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界认同;受到歌唱家、作曲家赞许推崇和学习研究。张君秋应该是我们东方人、中国京剧人的骄傲!我们岂能妄自菲薄,把宝当草。不可把他对京剧事业继承发展的巨大贡献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当做等闲,不以为然!我认为张派艺术的产生是我们民族文化国粹艺术的高端产品,他的作品是京剧艺术宝库中的经典珍品,是世界级的艺术精品,是他老人家给我们后代子孙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我觉得我们后辈艺术工作者、艺术研究者应该对张君秋进行认真系统的研究;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他的艺术进行全面的学习继承。因为他值得我们这样做!他的学识、见识、知识、胆识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歌者、普通的演员,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更加深对张君秋的认识、对张派艺术的了解。他太了不起、太伟大了!我们的文化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自四大名旦的四大流派之后几十年才又产生出这么一支影响重大的张派艺术,可见有多么不容易!这说明京剧艺术不是到四大名旦就止步不前了。京剧的发展还有肯登攀的后来人!京剧艺术需要这些勇于攀登的人来发展它!张君秋正是这些攀登人中的引领者,成功者!是继承发展的表率和典范!难道我们不应该对他和张派艺术加倍珍惜,大书特书,宣传弘扬,!对张派艺术我们有责任给予精心爱护、呵护、保护、扶植甚至是捍卫,将和张派艺术发扬光大!它是国粹中的珍品,是艺术经典!绝不可以掉以轻心,让它自毁自残,自生自灭。那是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犯罪!

张派声韵唱腔好听,张派唱法难学。如同有了中小学基础,再进大学深造,属于高科技范畴!嗓音条件要求高,韵味别具一格,演唱技巧难度大。演唱基础不扎实根本掌握不了;没有如他一般好嗓子又达不到;悟性差一些还容易唱歪了成毛病。这对学唱张派的人来说是一个难题。我们发现现在有的人说是学张派,但根本没有听张君秋的音像资料,没有按原版去学去唱。不知道原版的唱是怎样的美,该怎样的唱。这又如何能辨别哪是好、怎么是不对、怎么来确定一个标准呢?好坏不加选择,人家的毛病缺点一律全收,怎能学好。求源才能正本,学哪派都还是要听原版。起点要高,要多听常熏,除了字正腔圆的基本要素,要让张派的韵味特点深深印在脑海里,提高审美力,去指导自己的演唱,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清楚:迄今为止还没人能达到张大师的水平,相距甚远!要想学好必须取法乎上!唱出的唱腔,没什么毛病,就算不错。这很重要!有了毛病、让人听了觉得怪怪的就麻烦了。有的人就是唱时音量忽小忽大;有人唱的节奏快慢不准;有的把过门儿给唱了;还有的把该是巧妙不露痕迹的‘偷气’技巧,变成显山露水的‘喘气’;有的为了叫好,拖腔无限长……等等。完全没有了张派演唱艺术该表现出来的特点和技巧,不是张派风格,甚至是一种扭曲。很可怕!这基本都是在听和学上不细或是老师指导把关不严所至。每一位教张派的老师和学张派的学生,首先要爱张派,这样才能有动力、肯努力、负责任的教好学好。即便是已经唱了几出大戏、有了些影响的演员也应不断修正自己的某些不足,以便更好的展示和承传。任重道远,切不可固步自封。欲穷千里目,还需更上一层楼!唱腔和技法是戏曲流派的重要标志。一定要把腔唱好,又唱出张派的美味儿来,那就算达到一定水准了!张派的念白,极富特点,极见功力。无论京白还是韵白,他念的字字清晰,如珠落玉盘,极富韵律,有声有情。非常入耳好听。学张者若忽略了对他的念白的学习研究,那是一大偏颇和失误。去听听他的录音:《宇宙锋》、《怜香伴》、《苏武牧羊》、《坐宫》……。胡阿云自刎前的一段台词,念的让你光听就能动容落泪。他的吐字劲头、声调韵律、脆亮干净、情感相融,真不是一般演员能达到、表现出来的。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加强念白改善薄弱环节!张派博大精深,要学的东西太多,必须知难而进!

这次纪念演出中看到新一代张派艺术承传人的表现,令人振奋和欣慰!群星璀璨、个个靓丽、嗓子也好。都是有条件、有希望的好苗子。唱的也不差。希望她们能在院团领导的支持培养下迅速茁壮的成长。感谢她们的老师为此付出的劳动和心血!

这些是我——张派艺术的忠实守望者,纯正张派艺术的追求者对张派艺术的点滴粗浅的认识和心得。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交流,特别希望对年轻的张派再传人们能够有所帮助!寄希望于她们,愿与大家切磋共勉!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为弘扬张派艺术做出努力,取得好成绩!

希望各位专家、师长不吝赐教和指正!

张君秋的名字与日月同辉,他的事业与天地同朽!谢谢大家!

附:
(不说血缘遗传,单说我自幼即在老人家身边,所听所见,饱受熏陶几十年,可以说我浑身都是张派味儿。特别是唱念,我很有父亲的意思!但那时候不允许我继承父业,从事旦角艺术。可拦不住我在家学、看。我从父亲那里接受的‘东西’丢不了。我一直深爱着张派艺术!直到90年代,时代变了,我才开始意识到:我有这个资本,我应该回归张门本派!为弘扬张派、承传张派,做我爱做、该做、能做的事!不容易呀!起步虽迟,我依然执着!一点一点的恢复、一点一点从记忆中往回找、一点一点找老先生问,‘收拾整理’把韵味找回来。练!苦练!加紧练!学戏练嗓,每一点进步提高,都加强我继续前进的信心!父亲的突然病故,更加重了我的使命感,年龄的增长加重我的紧迫感。真是下定决心、不怕压力、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些年,虽然没有平台、机会少,但也在央视制作了几折张派名段;演出过《洞房、祭塔、状元媒选场》等剧;参加清唱等等,基本实现我由武生转型张派青衣、继承父业的愿望!我的演唱尤其得到父亲艺术伙伴们的肯定,有父亲的神形风范感觉,像!马少波先生生前看我演出录像后,还为我题写了《家传真谛》四字。仅这些,我已相当满足了!不能尽善尽美的表现,但决不糟蹋张派艺术!演出机会少我就教学生、辅导董翠娜。这几年她的提高是显著的,有目共睹的。一是她自身聪颖有条件;二与我对她一点一滴一字一句的精心指导、要求不无关系。看到她的进步,能够比较完美的展示张派艺术,我很有成就感!到现在我每日必听必练,追求正宗原味儿对我来说是必须的,那是一种特别美好的享受,无法放弃!我太喜欢热爱张派!为了此次纪念,我刚刚以63岁年纪,圆满演出了我父亲擅演的经典剧目《雷峰塔》,以慰父母在天之灵。非常高兴!)

还是那句话:愿与年轻的朋友们交流切磋共勉!

2010年9月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