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记得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去马路边听戏,一帮票友每到周末便会在那里搞聚会,久而久之便渐渐地培养起对京剧的兴趣,上高中那会儿耳熏目染的也会唱几十小段,不过因为从没接受过专业训练,从发声到唱腔都一无是处,只是聊以自娱而已。对于京剧,多年来是从骨子里喜爱,其他剧种虽也听,但只能归于不讨厌的行列,说不上有多么深厚的感情。然而京剧唱腔虽然优美,但有个先天的缺陷,那就是唱词不甚典雅。京剧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只有短短的200多年的历史,它汲取了多个地方戏曲的营养,算得上是集大成者。但是若干年来,由于对戏子这个职业的历史偏见,大多是吃不上饭的人家才会把孩子送去学戏,导致学戏的人普遍文化偏低。那时学戏别无他途,就是跟着师父一句一句的跟学,根本没有本子可供参考。他们创作出的很多剧目,在表演、唱腔等方面都无可厚非,但唱词方面就显现出文化偏低的弱点来了,很多地方由于要合辙押韵而故意地添字减字或是倒字,搞到听着也觉别扭。当然,这是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所造成的。到梅兰芳等一大批学识渊博的京剧大师的时代,这种现象便有了很大的改观。

之前对于昆曲并不了解,只是这几天突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昆曲的产生要比京剧早的多,大概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吧。不过我不清楚昆曲和元曲之间有什么渊源的关系,料想是从那一路发展而来的。相比京剧,昆曲有它的不足,但长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唱词的优美。也难怪,京剧的唱词是民间的艺人创作的,而昆曲的唱词是饱学的文人创作的,自然高下立见了。多年以前买过一本《牡丹亭》,略翻了一下便束之高阁了,那是明代汤显祖的名著。汤显祖对这部作品非常满意,曾说过所创作的四梦里最爱《牡丹亭》。《牡丹亭》也是昆曲的名剧,自明代以来便盛行不衰。传说明代有位演杜丽娘的旦角,入戏太深,有天竟悲恸过度死在了台上,可见此剧感人之深。今天在单位值班,看了电影版的《牡丹亭》,张继青老师扮演的杜丽娘。不过这只是个节本,选的是游园惊梦到杜丽娘死这一截,我觉得这是最感人的一截。张继青老师的唱功确实了得,唱腔的细处演绎的无可挑剔,人物刻画到位,确实演杜丽娘者无人出其右。看网上的资料,前些年白先勇先生策划组织了青春版的《牡丹亭》,在55出全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删减,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由俞玖林和沈丰英两位年轻演员担纲,据说从舞台效果来看比以往要好很多。只是剧本太长,要三天才能演完,啥时候得空了一定要完整地看一遍过过瘾。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