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十年,昆曲“新生”有目共睹,但随着保护和传承更趋于科学、理性,传统剧目流失、行当比例失调、基础人才匮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昨天,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与北方昆曲剧院两所都有着近60年办院历史的学校,举行了“2012年昆曲联合招生”签约仪式。双方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于明年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昆曲专业学生50人,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在读期间将免除学费,毕业后更可进入北昆工作。
据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介绍,“迄今为止,北昆与北戏已经有过两次合作办学,第一次是1982年以魏春荣为代表的那批,现在仍留在北昆舞台的不足10%。第二批是2001年以邵天帅、张媛媛为代表的30人,这个班的成活率在85%以上,而且他们已经成为了目前北昆舞台的中坚力量。但是因为戏曲教育周期长、成材率低、就业形势紧张、学费偏高等环境因素,10年来一直没有再次招生。目前北昆最年轻的演员已经24岁,人才梯队建设迫在眉睫。而且人才规模的大小已经直接约束了北昆未来的院制规模和演出市场,长此以往会令昆曲在北方的发展遭遇无法弥补的割裂之痛。”
虽然此前北昆与北戏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昆曲人才培养的机制,但高学费、就业率等问题一直成为招生的瓶颈。不过此次,据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王鸣铎介绍,“招收的50人中昆曲表演40人、昆曲器乐演奏10人,学制6年,毕业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中等学校专科毕业证书,学生在读期间将免除学费。侯少奎等一批北昆名家将担任教学工作。”
如果说“国戏”招收的昆曲班是昆曲培养人才的最高层次学历教育,那么北昆与北戏联手承担的则是昆曲表演人才的基础性教育。但每一次北昆的招生似乎都预示着北昆人才的断档,如果再没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如今最年轻的北昆人到这批学员毕业时已逾30岁,演员断档不可回避。虽然昆曲现阶段的人才需求还不能做到如京剧一般将人才培养常态化,但未雨绸缪对于院团管理者来说也不失为一种经营理念。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