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梁谷音:传承昆曲是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计镇华、梁谷音上周六做客“第五届名家名剧月”系列艺术欣赏讲座,以“非常最是邯郸梦”为题,讲述了即将于3月28日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的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邯郸梦》的创作始末以及幕后花絮。期间两位艺术家演、讲并重,与观众进行热烈互动,而年轻戏迷的一声“计帅”也将已年近古稀的计镇华的舞台魅力一句道破。
《邯郸梦》突出一个“仙”字
“《邯郸梦》是计镇华的‘十年一梦’,我和他同窗60年,共事50年,如今他的表演已经到了‘自由王国’,举手投足皆是戏。”讲座一开场,梁谷音便如此定义《邯郸梦》对于计镇华的重要意义。计镇华也十分感激梁谷音为了角色“委屈自己”,再三请战的决心。
说起《邯郸梦》的创作,计镇华坦言主角卢生“很难演”,“《邯郸梦》不像《牡丹亭》、《长生殿》有充足的背景内容,老祖宗没有留给我们过多的经验借鉴,因此这出《邯郸梦》原创成分很多。历来观众都容易接受谈情说爱的戏,而《邯郸梦》是具有讽刺意味、哲理性很强的戏,同时又诙谐深刻,因此演起来难度颇高。如果说《牡丹亭》重‘情’,那么《邯郸梦》突出的是一个‘仙’字。”
如何从唱念做打去描绘这个“仙”字?计镇华为此突破传统老生的演法,将角色塑造需求放在首位。梁谷音说:“因为年龄跨度非常大,计老师的卢生既是小生,又是老生,同时还借鉴了花脸。尤其是最后一场戏,那时的卢生已老迈,计老师的表演带有生活的状态,可以说他是从生活中回到艺术,再从艺术回到生活本身。”对此评价,计镇华进行了补充:“卢生这样一个人物光按照老生的行当演,不够丰满,只能不按常规的来演,我以老生为主,但也借鉴了一些小花脸、小生,甚至于京剧的丑生,我的表演方式比较自由。”
昆曲之美理应传承下去
谈到戏外种种,计镇华、梁谷音两位妙语连珠,如何将昆曲之美传承下去成为台上台下互动的主题。梁谷音在称赞计镇华天赋好的同时,也不忘戏谑他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计老师不仅受戏曲影响,还受影视剧、现代观念的影响,他不墨守陈规,不划在‘圈’里,记得以前曾有学生跟他学戏,学生们把他奉为偶像。但一旦跟他学戏后,就发现非常难学,因为他的教法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无穷。他注重让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不只是身段、手势。”
计镇华也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在学生学戏过程中,也不能完全自由,先要规范,到了一定程度后才能自由变化。同时我也认为,在昆曲中,唱是首位的,昆曲的唱尤其有魅力,老祖宗流传下来许多曲牌,但在唱方面昆曲还没有做到最好。”
对于如何将昆曲的传统剧目挖掘发扬,两位艺术家也有各自看法。计镇华表示对于经典剧目挖掘工作一直在做,但这一工作无法脱离剧种的发展趋势,如果剧种兴旺,剧目不会失传,而且新戏会越来越多:“但现在戏曲严重萎缩,休闲文艺冲击力太大,我家虽不是梨园世家,可我小时候,父亲也会请人来唱戏,这就是戏曲兴旺氛围。如果观众能像今天这样每天都能来看戏,我想昆剧的剧目会越来越多。如果昆曲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灭亡,我们是有罪的,让昆曲传承下去是我们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梁谷音则倡导大家应理性对待“非遗”:“被评为‘非遗’代表了该文化有一定价值,但也是个危险信号,如果不努力发扬,就会濒临绝迹。可喜的是近十年来,昆曲市场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多,但也不应期望昆曲能遍地开花,过于遍地开花便不是昆曲了。”
据悉,4月12日晚,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刚还将迎来64岁的戏曲大师裴艳玲,她将以专场的题目《寻源问道》为题为今年的“名家名剧月”系列讲座压轴。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