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戏曲 >昆曲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百年会馆水磨传馨——记《海上昆曲文化展》5·18开幕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在上海历史博物馆王毅先生热情介绍下,笔者有机会与自边陲昆明专程来沪出席《海上昆曲文化展》的俞宗海(粟庐)先生堂侄、年届古稀之俞经农先生晤面,细听他珍藏保护俞粟庐百余封尺牍与重整俞氏家谱的经过。俞粟庐、徐凌云、穆藕初并称江南昆曲三大家,俞远威(振飞)先生为俞粟庐之子,俞经农为振飞先生堂兄弟俞建侯之子。俞氏家谱记载,“粟庐公善书法精金石乐府,时人称之。”粟庐先生(1847~1930)清朝松江府娄县人,早年在松江提标营学习弓马武艺,曾任松江守备。后调至苏州黄天荡水师营务处,遂举家移居苏州。堪称文武双全的粟庐公,晚年被誉为“江南曲圣”,先后收徒十余人,其子振飞在继承家学“清曲”技艺基础上融入表演艺术,成为一代昆曲艺术大师。粟庐公一度与五侄建侯保持通信,如今这些有百载历史的尺牍由俞建侯之子俞经农收藏,书信记录了粟庐、振飞父子的习曲经历,同时也记载了清末明初昆曲界的发展状况,比如昆曲全福班与传字辈老艺人的许多往事,都是研究昆曲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粟庐公又兼擅金石书画鉴赏,与吴昌硕、冯超然、任伯年、陆廉夫等书画家过从甚密,信件中亦不乏艺坛轶闻的记载。

除此之外,俞经农还珍藏有数十幅粟庐公包括中堂、对联、屏条、扇面、册页等类别的书法作品,墨宝展现了粟庐公深厚的书法功底。他的收藏还包括珍贵的古代碑帖拓片。此番部分藏品皆被主办方入选《海上昆曲文化展》,得以在广大昆曲戏迷、传人、专家、学生以及书法、美术、历史方面爱好者、研究者眼前大放光彩,市历史博物馆等领导对俞经农先生此举已予表彰。

新中国建国后,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等合拍电影《断桥》《游园惊梦》《墙头马上》等和苏州昆曲传习所传字辈老艺人的《十五贯》,为挖掘抢救古老昆曲艺术起了薪火相传、承上启下作用,影响巨大,功绩卓著。上海市戏曲学校开办昆曲大小两个班级,培养造就上海昆剧团行当齐全一代才俊,有“十梁八柱”美誉的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华文漪、张洵澎、梁谷音、王芝泉、刘异龙、方洋、张铭荣、王英芝、王君惠、顾兆琳、张静娴、周志刚、成志雄等优秀接班人,教学与演出俱呈现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崭新局面。

5月18日下午《海上昆曲文化展》在南浦大桥下具百年历史与宽阔戏台的“三山会馆”举行开幕式,俞振飞夫人李蔷华与俞门杰出弟子蔡正仁老师、俞经农先生与徐凌云、穆藕初两家后辈和原上海昆剧团团长、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分院院长、市戏曲学校校长、青年京昆剧团团长郭宇等均出席,市文广局、历史博物馆、黄浦区领导和蔡正仁老师等先后致辞,随后上昆青年演员登上金碧辉煌、整旧一新的古戏台表演《牡丹亭·游园》一折,美曲莺声婉转,春日煦风拂面,与会者无不赏心悦目,陶醉于拥有六百年历史、重新焕发青春的水磨昆腔之中。

开幕式还是《水磨传馨——海上昆曲文物述珍》(市历史博物馆编辑、学林出版社出版)皇皇巨著的首发日,打开此书,见书名由传字辈最后一名老艺人、一百零二岁倪传钺先生所题写、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与蔡正仁老师分别作序,内容涵盖古今史料翔实、图文并茂包罗万象,以此纪念昆曲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可见编辑出版方潜心运作大功告成,才有今天与会者的一饱眼耳福、叹不虚此行。

(右起)蔡正仁、李蔷华、俞经农与笔者合影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