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昆的《红楼梦》 随想
今年,《红楼梦》一直是热点,在电视的讲堂有各种版本的演讲,如刘心武的揭秘,王蒙的红楼梦,有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新版电视剧,去年朝鲜血海艺术团来华演出歌剧《红楼梦》给人们的印象都还十分新鲜。《红楼梦》不愧是一部耐得住各种改编的杰作,我知道北方昆曲剧院排演昆剧版《红楼梦》也有一段时间了,今天,我在北京电视台的大剧场见证了它的首演。
这次上演的昆剧版《红楼梦》的编剧浙江作家王旭烽,我们是早就认识的。我还记得我们一起去看雷峰塔,在西湖边的茶庄喝茶吃藕粉,我读过她的获奖小说《南方有嘉木》,但我不知道她写的昆剧剧本会是什么样的。我对戏曲史有过一点点研究,知道戏曲剧本的写作有别于一般的小说写作,要求比小说更浓缩,要在较短的篇幅中,将人物的性格、剧情的冲突都表现出来。需要多少知道一点舞台调度,这样才能在构建适合的故事结构与人物出场安排。戏曲,特别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语言,有别于小说的自然语言,与剧种,与地方方言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英语翻译里,我们的戏曲多半翻译成“Opra”,与西方的戏剧概念里的歌剧相对应,这也反映出,我们的戏曲的核心,除了文学,更多的成份应该是音乐,是歌。我们的戏曲有很多的固定曲牌,填的是词。写剧本的时候要以歌,以曲的形式来把故事写出来,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因而,在写作中填词,不知道填词的音韵规律是不行的,光知道音韵规律,不知道曲牌还不行,知道曲牌,不熟悉不同曲牌的特定意义,其在反映人物性格时的特殊作用,也填不好,用不好。这些对我来说太深奥了,要我填我是不敢的,就是让我去研究,我也会退避三舍。不单是我,我知道很多文学大家,即使他对音乐十分通晓,对于写作剧本,也还是不敢轻易为之的。所以才形成了目前戏剧创作界的现象,几个剧种用同一个剧本,全国数得上名的剧作家,尤其是传统戏曲剧作家寥寥无儿的现象。所以,王旭烽能有写昆曲剧本这个勇气,已是可嘉。
到得剧场,我看到了印制精美的节目单,排在导演的后面是对我的同学王焱的介绍。她担任了这部戏演出本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