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艺术中心于去年创作演出的交响评剧《林觉民》,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头戏。该剧是近年来继《马本仓升官记》、新版《马寡妇开店》之后,中国评剧艺术中心推出的又一台精心设计、制作的大气恢宏的好戏!全戏以辛亥革命前夕,革命烈士、人民英雄林觉民生命爱情皆可为共和而抛、英勇战斗并以《与妻书》警醒世人的动人事迹为主线,演绎了革命先烈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全戏主题鲜明、人物鲜活、样式别致,声腔音乐尤为突出。笔者以为该戏是当下提升评剧品位,让评剧占领大都市,走进高雅艺术殿堂的精美力作。由于该剧的音乐声腔的伴奏采用了铜管木管及提琴等中西乐器的混合融和,所以将其定位为交响评剧。
中国评剧艺术中心的前身中国评剧院自1955年建院以来,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是以演现代戏为主的示范性剧院,同时上演新编历史剧和经过整理的优秀传统戏……50多年来剧院创演了300多出优秀现代戏及传统剧目,为中国评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最突出最有影响力的巨大贡献。剧院涌现出了一大批艺术家,也为中国评剧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接班人才和艺术家……纵观评剧发展史,(自1906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市县级剧团都是长年活跃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之中,遵循着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服务农村的规律,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演绎着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传统戏及新编时装戏和现代戏。新中国成立以后,主打现代戏成为中国评剧院的一面高扬的旗帜。然而在选材上,评剧大部分作品以农村题材为多,如《刘巧儿》、《小二黑结婚》、《罗汉钱》、《小女婿》、《杨三姐告状》、《夺印》、《会计姑娘》、《甜蜜的事业》、《马本仓升官记》等。相对而言,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剧目就显得较弱,有评论家认为评剧是平民艺术、农民艺术,适合反映大众的家长里短、邻里纠纷或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个定位准确与否?评剧是坚守本体、回归本体还是在坚守中创新?交响评剧《林觉民》给了我们一个最现实、最有力的解答——应该在创新中发展评剧的本体艺术,这是该剧给我们最大的看点和启示。同时,该剧也昭示了评剧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历史人物的强大艺术功力和丰富的艺术手段。在多元艺术丰富多彩、人们的艺术审美不断提升的今天,如何抢占艺术市场的制高点,如何让都市里的青年观众喜爱评剧,成为当今评剧人的重大课题。
《林觉民》的声腔和音乐创新,给人极好的艺术享受。创新的亮点有三个方面:一是铜管、木管、提琴等洋乐与民族板胡、二胡、琵琶等乐器的交响组合十分美妙,动人心弦,强烈时如狂风暴雨动人心魄,孱弱时又似古檐滴漏,清新悦耳。乐队演奏技艺高超。我边看戏边想,谁把乐队训练得这么好呀?谢幕时,我才知道该剧指挥是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指挥家李凌。
该剧亮点之二是评剧声腔的重大突破。剧中的合唱队大部分是用美声加民族唱法来演唱评剧旋律,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意,雄壮时用美声唱法体现浑厚与悲壮,清新时用民族唱法体现深沉与悠扬……这种跨界混搭的新颖创意十分美妙。剧中人的演唱不断给人以惊喜。在评剧中演员上场演唱“尖板”或“甩腔”,通常是一个人唱,而该剧林觉民出场前唱的“尖板”“形式逆转风云变”一句唱腔的行腔时,作曲家们用了重叠句的推进法来伴唱,一下子把笔者震住了,这既是纯评剧的唱腔,又是最时尚的伴唱,真的是大胆全新的尝试。
该剧亮点之三是主演的演唱功力十分突出,无论是扮演林觉民的孙路阳、扮演陈意映的王平、扮演林孝颍的赵震、扮演李准的李金铭,还是扮演张鸣岐的韩剑光、扮演陈书谨的王丽京个个精彩。扮演一号人物的孙路阳本是工花脸净行演员,但在剧中饰演了书卷气十足的儒生林觉民,他采用了老生与小生相结合的演唱技法,既体现了林觉民的书生气,更展示了英烈林觉民含笑面对死亡的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圆润动听自不必说,而激情亢奋中的悲苦细语更是耐人寻味,令人拍手叫好!以刘文田老师为首的唱腔作曲配器的精英们,在这出戏中付出了艰辛努力与大胆尝试,令人钦佩。
戏都是不断修改、逐步完善的。该剧仍有提升空间,如剧本在林觉民视死如“吾今日登仙矣”的内心依据上,若能再体现细微一些会更感动人、教育人;导演如果能增加一些白色恐怖的场面渲染,会更有力反衬出正面人物的节烈与高贵;如果在现有的美声合唱中再强化一些评剧元素,一定会给人留下更多的惊赞。中国评剧院转企改制,并更名为中国评剧艺术中心,是今年夏天评剧界的一件大事。我坚信乘着改革的东风,经过这个优秀人才云集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团队的共同努力,该剧一定会在边演出边修改边提高的过程中取得更大成功。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