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朝五位 岁发四时总本》(南府抄本)清乾隆 21.4Χ15.6厘米 清宫旧藏

《昭代箫韵》(武英殿刻本)清嘉庆 27.8Χ17厘米 清宫旧藏

短打武器:木缠彩带柄涂银粉方节鞭,通长77.6厘米;黑漆绘云蝠柄涂金粉锏,通长78.2厘米;红漆绘云蝠短柄涂金粉狼牙棒,通长61厘米;黑漆绘云蝠柄涂金粉圆节鞭,通长98.3厘米
朱匡杰
如果说有一种吟唱能够穿越千年的时光,那绝对是结合唱、念、做、打,让人回味无穷的的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三大古老戏种之一,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一样,源于数千年前,承一份文化流传。中国戏曲,前生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歌舞、说唱以及角抵百戏,这些艺术形式经过不断融合、发展和完善,至清朝时,形成了以京剧、昆曲为主的繁盛局面。元明的遗韵让清初的戏曲就已经有极高的成就,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清代戏曲的繁荣,与清代帝后的热衷不无关系,他们大力提倡,并组建南府、景山等宫廷戏曲演出机构,遴选民间艺人进入宫廷戏班,四大徽班的进京,更是有力的促进了戏曲的发展。清宫演戏,根据不同节令会有不同戏差,还有庆寿等活动,每次演戏都是规模甚大,至慈禧时,国力衰微,仍不忘这一份“歌舞升平”。
因为清代皇室的喜爱,演出戏曲成了宫廷日常娱乐和节日庆典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为了满足皇家的需求,内廷特意搭建戏台、制作戏曲服装、砌末道具,并由御用文人创作了很多专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