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戏剧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在我国的戏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越剧清末起源于浙江绍兴府嵊县,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同时,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戏剧文化
 

  越剧的艺术特色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越剧的布景形制

  写实。以写实产生意境的手法,时空变化不大,却能在观众中产生一定的幻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西厢记》、《红楼梦》,静安越剧团演出的《光绪皇帝》等剧的布景。

  虚实结合。越剧布景大量采用的方法。一种是小装置,设计景物以局部形象为主,省略其他,由观众的想象去意会全局。此布景留有较大的表演空间,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三看御妹》、少壮越剧团演出的《李翠英》等剧。另一种是大小装置相结合的布景,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祥林嫂》、《北地王》、《金山战鼓》等剧。

  中性特性。在吸收话剧布景表现方法的基础上,据越剧自己独有的舞台美术语言糅合而产生的。在运用上既有统一性又有多变性,使不同的场景产生和谐美,又不失各个场景的规定情境及自己固有的特点。

  装饰性。在“守旧”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创造,常用在时空变化较大、传统表演手法较浓的剧目中。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盘夫索夫》、《打金枝》、《碧玉簪》等剧。

  民间风格。把特定环境与装饰性糅为一体,如把民间剪纸、皮影艺术手法吸收运用,具有较强的民间艺术韵味。如上海越剧院演出的《白蛇传》、《十一郎》、现代剧《纺纱闯将》等剧。

  建国后,越剧多次随周恩来总理出访各国,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用来招待外宾,使这种传统文化形式获得了广泛赞誉。一曲《红楼梦·天上掉下林妹妹》传唱大江南北,成为影响最广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越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