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俞律先生是江苏著名作家、诗人兼书画家。若干年前我赴徐州参观李可染画展,在余兴活动中听他唱一曲《秦琼卖马》,惊为空谷足音。回沪后向王元化先生提起此事,先生饶有兴味地听完这段“卖马”录音后说,如今台上称谭派者都是谭富英的“新谭”,未见有学谭鑫培的,想不到民间还藏着一位“活着的老谭”,应该把俞律的歌声记录下来流传后世。元化先生生前托付的这一项文化钩沉工作,如今终于完成了。

俞律所唱可用四字概括:古简质朴。这位“活着的老谭”对老生艺术之探源,其实并非仅仅到谭而止。《俞律唱腔选》所记录的,既有《举鼎观画》《打渔杀家》《武家坡》《秦琼卖马》《洪洋洞》《朱砂痣》等老谭经典,又有汪桂芬派的《取成都》《文昭关》,介于汪谭之间的《天水关》,以及孙菊仙派的《逍遥津》《雪杯圆》和刘鸿升代表作《斩黄袍》等,可见俞律腹笥渊博,兼采了“汪谭孙刘”。于是令我想起孙菊仙同苏雪安之间的一则轶事。

戏剧家苏雪安年幼时听孙菊仙《鱼肠剑》,觉得很诧异,为什么“一事无成两鬓斑”这段唱腔孙派同谭派差不多?自己票的是谭派,如今孙派也这么唱,是不是自己“不纯”了呢?孙菊仙看出了他的心思,笑着说:孩子啊,你以为只有你们学谭的会唱这段么?告诉你,我唱了一辈子《浣纱记》带《鱼肠剑》,就是这么唱,什么孙派谭派?就是大路。孙菊仙见苏雪安还在发窘,就进一步说:“告诉你,我跟谭鑫培还有大头(汪桂芬)都是一个路子,所以唱词相同。要问这是谁的路子?其实我们都是学大老板(程长庚)的,可是三个人的嗓子气口全不同,各唱各的,所以唱出来的玩意儿,就谁也不跟谁雷同。”原来专业演员和一般玩票者的思路不尽相同,后者往往是追星,把某个流派学像而已,而专业演员则重视追根寻源,夯实基础。孙菊仙这段话揭示一个道理:京剧流派不是封闭的,由于有共同的源头,因此相互之间可以打通。再看俞律,他未从狭隘的流派观出发,不是机械模仿,而是取法乎上,探其艺术原则和方法,于是古朴的、通大路的艺术风貌应运而生。惜乎,如今循此规律以研习者越来越少,因此对俞律进行艺术钩沉就更显得必要了。

俞律的老生艺术得授于苏少卿。苏少卿乃是皮黄理论史、教育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四大名旦的分野因其评析而一锤定音,孟小冬的成才也有其调教之功。他是王玉芳(王九龄的徒弟、周信芳的蒙师)和陈彦衡(谭鑫培的琴师、余叔岩的师傅)的弟子,还同孙菊仙交情深厚。先外祖谢叔敬公生前与苏少卿交好,曾对我说苏公公嘴里还有比张二奎的好东西(按:京剧史以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前三鼎甲”,汪桂芬、谭鑫培、孙菊仙为“后三鼎甲”,孙菊仙也向张二奎取法)。这说明苏少卿是由谭而追根溯源、通达大路的。从苏少卿而看俞律,可见一脉相承。俞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任苏少卿秘书,经常在苏先生电台教戏的现场充当学生。为了有更多时间待在师傅的身边,他不惜在光华大学休学一年。有感于俞律向道之诚、孺子可教,苏少卿完全以培养专业演员的方法严格训练他,后来还把自己的外孙女李玉琴(李可染之女)嫁给了这位爱徒。俞律得到实授真传,因此起点高,路子正,基础好。

俞律出生于扬州书香门第,祖父业手工艺,外祖为清末江都县书办,均为戏曲玩家。乃翁俞牖云为上海中学语文教师,早年出私塾后就读于江苏第五师范,得到名作家李涵秋的指导,后来也成为沪上“鸳鸯蝴蝶派”作家,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著有《绿杨春好录》《风尘双雏传》《柳暗花明》等。俞律自幼喜欢听父亲吟诗,年轻时还求教过沈尹默大师。遗传和熏陶的因素使他悟道很快,因此尽管当年迫于生计,未考光华大学的文学系而改读金融系,毕业后从事了银行工作,后来却仍以文学成就见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他就在《萌芽》发表散文。1979年发表小说《悔》于《雨花》杂志,影响很大,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天赋,此后常在《钟山》杂志等发表短篇小说。1989年他的小说散文集《湖边集》出版,江苏省作协主席艾煊作序赞其有“艺术家的历史感”,并说他注重写情,因而感人。他的散文题材广泛,文笔隽永;古典诗词则功底深厚而深入浅出、朗朗上口。常国武先生评其诗稿时说:“所写皆眼前景、心上事、意中人,其真情实感并自肺腑中流出……在唐近乎郊、岛,在宋邻于涪翁,在明则如散文中之公安、竟陵,甚有戛戛独造、石破天惊、不知昔贤、遑论今人者……”后来,俞律被评为一级作家并执掌南京市作协。俞律还学画于李畹(李可染大师的妹妹),学书法于萧娴、林散之,名师高徒,深入堂奥,又成书画名家。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俞律的文艺成就也同他的坎坷经历有很大关系。1957年他被划为右派分子,蒙冤二十余年;其间长期务农,在江浦乡间结草庐而居。他很少向朋友提及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但诗思是阻遏不住的,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其有诗云:“折槛牵裾久不容,会当裂胆辨奸忠。男儿老死心犹热,宝剑长埋铁已空。鸡鸣今宵秋月白,花留明日夕阳红。凭谁重问头颅价,报答神州列祖宗。”俞律晚年著有《右见堂新稿》,我们从他自署“右见”,可见其青春无悔。其绘画浓墨淤积,似有万千块垒;他的书法仿佛蓬头散发,狂放无羁,似在宣泄古道热肠。其书画同他皮黄艺术的简练豪放、沉郁顿挫的风格,可谓异曲同工,都有一种“不平则鸣”的生动气韵。

嗟夫!“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造就一个艺术人才需要先后天、主客观之诸多条件,像俞律这样的通才更是史上少见,今后要出也难矣。作为俞律人生的飞鸿雪爪,《俞律唱腔选》CD出版物将来能同他的其他文学和书画作品如《浮生六记》《萧娴传》《菊味轩诗抄》《菊味轩画钓》等摆放一起,以呈现他毕生文艺成就之全璧,则吾愿足矣。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