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梦,一定很美,于是有了“寻梦唤美”。近日,我在文化广场观看由中央芭蕾舞团演的芭蕾舞剧《牡丹亭》,深深地被杜丽娘的梦所感染。梦在十里长亭、烟花三月,咫尺之间,化作梦的美,也是创意的美。 “梦”在昆曲与芭蕾交响,“梦”在东西文化交融,于是朦胧诗意化作艺术的美,写意的美,遐想的美……这是“广场版”诗化《牡丹亭》给我的回味。

昆曲在中国被称作“百戏之祖”,中国昆曲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就是 《牡丹亭》。

说来也巧,近年来,我一连看了五回《牡丹亭》,并非对《牡丹亭》情有独钟,而是被《牡丹亭》的创意所吸引,它以不同形式的表演风格,打造了不同的精彩,“走”近了观众,激起了艺术的共鸣。

今年5月,外滩源益丰商厦开张,大堂里扶梯旁,身穿西服的“昆曲王子”张军从扶梯下来,一曲动听的《牡丹亭》演唱,如天籁之声,微妙迷人,让在场嘉宾如痴如醉。好戏连着观众,用高雅艺术的经典解读商场世界一线品牌,似乎是一种时空的穿越。

今年春光明媚时,区台办组织去常熟开会,我们顺便去尚湖欣赏牡丹花,刚走进“国色天香”的中华牡丹园,就听到不远处传来娓娓动听的昆曲。寻声而去,只见小山坡上的“牡丹亭”,里里外外围了三五个圈。在牡丹园里欣赏昆曲《牡丹亭》,让人真切体验到 “不到牡丹亭怎知牡丹姹紫嫣红”和“不到园林游怎知春色如许”的文化意境。把园林版的《牡丹亭》推向了游客,《牡丹亭》因牡丹花而红,牡丹花因《牡丹亭》而有戏,在牡丹亭里看昆曲《牡丹亭》,让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的“活化石”变得更鲜活了。记得去年,“昆曲王子”张军借助淮海路时尚地标,传播中国昆曲艺术,在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淮海中路796号历峰双墅花园,演出一场时尚版《牡丹亭》。历峰双墅是一个传统的英式花园,小巧精致,草坪如茵,树木葱绿,在美妙灯光下,园林如梦如幻。穿着古装、提着灯笼的青衣“杜丽娘”,在英国小提琴家的伴奏下,与穿着西装英俊潇洒的张军扮演的现代“柳梦梅”联袂演出《牡丹亭》“寻梦”,让许多时尚潮人、老外与“昆曲王子”有着零距离的互动,并将两个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珠联璧合,演绎得活色生香。

去年深秋,我还在青浦朱家角的课植园看了由上海世博会文化大使、著名华人音乐家谭盾,“昆曲王子”张军和舞蹈家黄豆豆联袂打造“明星版”的园林实景版《牡丹亭》,那只是园林一角,但真有“寻梦”的梦境:现场200来个观众都自觉地关了手机,没有交头接耳,就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因为没有麦克风,演员的演唱声音是那么地亲切,似乎就在耳边。一条小河很窄,我隔岸看戏,很真切,又似在眼前。清风垂柳鸟鸣,小河轻舟晚亭,人们相约园林,欣赏杜丽娘“寻梦”的故事,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因为零距离,我们好像走进了 《牡丹亭》,我们被昆曲带着一起去“寻梦”。

一个《牡丹亭》居然有广场芭蕾版、商场即兴版、亭园互动版、别墅花园版、园林实景版,以不同地标、不同的表演,巧妙地把400多年前汤显祖经典形象重逢,意象、情感理念相互贯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剧,创新了传播机制,以不同的《牡丹亭》演绎方式,走近不同层次观众,以雅俗共赏来解读经典,真是妙不可言。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