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鸟叔的骑马舞,却没有看到中国的趟马。你有你的流行时尚,我有我的坚持守望。你嘲笑我落伍,我可怜你肤浅。你可以轻视我的价值,我会证明传统文化是斩不断的(民族)精神之根。弘扬路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总少不了坎坷不平。但那又怎样,哪怕孤寂千年,也要唱得响亮。我是中国戏曲,我为自己代言。”这是我在2月24日零点发表的一条微博。我@了15个人,都是戏曲圈的朋友和同事。24小时内,这条微博被转发了65次。
写这条微博事出有因。当时我正在火车上,通过手机微博,看到网友发的豫剧小皇后王红丽在先锋豫剧《抬花轿》中表演周凤莲去探望王定云骑马时跳了《江南Style》中骑马舞的照片。又看到王红丽在微博中说,这是她一夜不眠想出来的。我回复她:“观众只觉得顺理成章,没想到你竟付出这么多。有人说:骑马舞是我们的!我们就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大家:骑马舞就是我们的!昨天还有人发剪辑后的杨子荣(趟马)的视频,其实根本不用!戏曲舞台上比比皆是。”这篇为中国戏曲“代言”的微博也就诞生了。由于微博字数有限,我还删了几个字,现已补上。其中有些用词并没有仔细斟酌,如“肤浅”,后来网友评论也指出喜欢《江南Style》的不一定肤浅,这我是同意的。
这篇微博之所以受到关注,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采用了近期正在网络上流行的“陈欧体”。二是微博内容涉及到2012年最火的娱乐事件:韩国名星鸟叔朴载相的《江南Style》。三是这条微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尤其是戏曲从业人士对这件事的态度,对外国艺人因运用中国戏曲舞蹈元素而红遍全球心有不甘。四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戏曲和戏曲从业人员目前的生存现状。一个昆曲编剧朋友评论说:“写出了中国戏曲从业者的心声。”
大家的反响引起我更多的思考。首先,是为中国戏曲“代言”的问题。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研究人员,与其他戏曲从业人员相比,他们更有发言权,他们更有资格去为中国戏曲代言。那些戏曲从业人员演员、编剧、导演等,才能代表中国戏曲。豫剧演员王红丽,已经以她特有的形式,以一种反讽的形式,在先锋豫剧《抬花轿》中用自己的表演向观众证明了《江南Style》来源于中国戏曲。只不过因为我研究的是戏曲,了解一些戏曲生存的艰难,知道戏曲在流行文化、现代娱乐形式的冲击下所面临的挑战和危机,所以才斗胆写了这么一篇微博,以有限的文字,试图说明中国戏曲的丰富内涵,它在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戏曲界人士为弘扬、传承传统戏曲艺术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二是如何看待《江南Style》的问题。不同文化之间互相吸收借鉴文化元素本来是非常自然和正常的,如外国服装设计中的中国元素。但是,为什么《江南Style》会引起中国戏曲界人士的不满呢?我想,这可能与表演者为韩国人有一定的关系。前几年,韩国将“江陵端午祭”抢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就引起了中国人的强烈反响。在我看来,这两件事情的实质其实是相似的。我觉得大家不必太斤斤计较,无论如何,这些事件只能说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韩国人能够成功移植,说明他们有优于我们的地方,我们应当更多地反思,更加努力,而不应一味地抱怨。
三是国际间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输出和输入问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和外国的文化交流总是外国文艺占优势,有人认为,外国文艺的各方面都比中国的好,总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话剧比戏曲先进,流行音乐、电影都是外国的比中国的好,外国的表演理论和研究理论比中国的完备先进等。甚至欣赏习惯也得按照西方惯例去遵守,比如欣赏演出的过程中不能叫好、不能鼓掌,否则就会受到白眼。可是,就中国戏曲而言,不但注重演员在台上的表演,还注重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观众台下一声“好”,会激起演员在台上更加竭尽全能、倾力演出、超常发挥。现在,情况有了变化。今年2月底,豫剧《程婴救孤》在美国百老汇演出,引起了巨大轰动,其中有一个细节特别值得注意。该剧美国邀请方美亚文化交流集团的美亚唐玲(网名)在微博中说:“我们教会美国人用‘好’喝彩,代替他们的口哨,他们认为很cool。”这说明,中国不再只输出像京剧、昆剧等最优秀、最精华的文化艺术,已经在向美国等西方国家输出像“叫好”这样的文化欣赏习惯。虽然是一件小事,反映的却是中国人和中国戏曲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尊。
要想在国际上充分展示自己,我们自己要做得更好。现在,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机会做到。《程婴救孤》中有孤儿骑马射箭的情节,我想,美国人看到之后,应该对骑马舞的原创者和归属者有了明确的判断了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以后再面对类似《江南Style》之类的事件,中国戏曲人不应该再拈酸吃醋,而应该自信地说:“我骄傲!”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