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人们马上会想到位于江苏昆山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原名“昆山腔”,发源于十四五世纪的苏州昆山,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毫无疑问,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域文化是昆山公共文化服务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组成部分。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昆山的瑰宝,是昆山城市的灵魂、精神和血脉,反映了昆山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昆山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也为昆山建设文化强市注入了不竭源泉。

昆曲艺术影响日盛

昆曲起源于昆山,是昆山最重要的非遗品牌、特色文化品牌。多年来,昆山一直高度重视昆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着力打造这张特有的文化名片。
1993年,昆山市投资250万元在亭林公园内修建了“昆曲博物馆”,搜集、陈列了大量昆曲史料。为进一步完善周庄古戏台、千灯镇古戏台的功能,2006年昆山市修建了顾坚纪念馆。投资10多亿元的昆山文化艺术中心于2012年底建成,内设“昆曲剧场”。“昆曲剧场”设施先进,一直为打造全国一流的昆曲演出场所而努力。

为了打好昆曲传承保护的基础,昆山很注重培养昆曲人才,先后在一中心小学、石牌小学、千灯小学、新镇小学办起了小昆班。2009年4月28日,昆山市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组建了“小梅花艺术团”。至2012年,11个区镇的小学皆成立了小昆班,至此,小昆班遍布了昆山所有区镇。此外,还成立了玉山曲社、玉峰曲社、政协昆曲组等民间曲社,2012年恢复成立“昆玉堂”“昆曲堂”名班。这些团队曲社,坚持普及、传承和弘扬昆曲,尤其是全市“小昆班”的学生有40多人在“小梅花”等全国性重要赛事中摘金夺银,为专业院校和团体输送人才。目前,昆山籍的昆曲演员行当齐全,在全国诸多院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弘扬昆剧艺术,扩大昆剧对外交流影响,昆山市积极承办三年一届的中国昆剧艺术节开幕式活动,到目前为止共承办了5届。2011年5月与文化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厅等主办了昆曲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周年纪念活动,并与中国昆曲研究中心等联合主办了两岸三地昆曲研讨会,展示10年来昆山及全国各大昆曲院团、业余曲社保护和传承发展昆曲的成果,集中展演了全国昆曲名家经典剧目。

通过不懈的努力,昆曲已成为昆山市的一张响亮名片。园林实景版昆曲《牡丹亭》在昆山亭林公园常年演出;昆山的昆曲演员多次赴台湾、香港、国外演出。昆曲在提升昆山城市文化实力和建设特色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昆曲这个特色文化品牌的引导下,昆山民间文艺、民歌、民间舞蹈、民间器乐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玉出昆冈”唱响传统文化

历时二年多,昆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精心打造了一台荟萃昆山最具代表性民歌、民间舞蹈、民乐精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专场文艺节目——《玉出昆冈》。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动态的展示、表演,展现昆山优秀传统文化。整台节目的风格在忠实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元素,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昆山民间文艺的视觉美和曲韵美。

《玉出昆冈》荟萃了昆曲、跳板茶、阿婆茶、陆家浜鼓手、舞狮等昆山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节目。其中昆舞《胜如花》以明代昆山籍戏曲作家梁辰鱼创作的昆剧《浣纱女》中的曲牌命名,将古典舞蹈与昆曲两种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舞蹈形式。《玉笛传韵》以昆笛乐曲和昆曲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戏曲韵味。其他像《跳板茶》、《阿婆茶》、《手狮舞》、《郎妹对歌》、《搭凉棚》、《活力莲湘》、《婚礼鼓乐》、《打夯歌》等节目,也均从不同角度演绎了昆山的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
《玉出昆冈》参演者达140多人,全部为本地有较好表演和演奏功底的群众演员,加上创编、辅导老师和工作人员,参与人数近200人。为了确保节目的质量,主办方聘请了上海、苏州等地的专业老师前来辅导,大小排练达250余场次。2010年6月,《玉出昆冈》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城市广场展演,随后又在昆山市各区镇、苏州市各县市巡演,获得了广泛好评。同时,节目的创编、排练、巡演还有力地促进了昆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一镇一品”百花齐放

公共文化服务的要义在于广泛参与。昆山注重充分挖掘乡土、历史、人文资源,开展“一镇一品一特色”文化建设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力地促进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活跃和开花结果。

昆山“一镇一品”特色文化乡镇的培育,从20多年前即开始起步,从点到面,相互促进,目前走在全国县市前列。1984年,正仪镇率先启动创建特色文化乡镇。专家们对该镇进行调研、分析后,将书法确定为正仪镇的亮点,逐步开创了可持续发展的创建之路。经过多年的努力,练书法成为正仪镇的一种风尚,干部、教师、学生、农民都在练,也有全家人都是书法爱好者,有不少人成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0年,文化部将正仪镇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书法)之乡”。
2003年,昆山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特色市”,并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先后形成多个专题报告和综合调研报告,把创建文化特色市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通过以政府为主导,文化部门精心组织民间文艺展演等颇有影响的系列活动,协调、指导各镇创建工作。各镇根据本地文化特点,确定各自的特色,全面推动民间文艺之乡的创建。淀山湖镇把创建戏曲之乡列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出台了三年特色创建的目标,每年创作一部大戏。全镇行政村也陆续建成业余戏曲演出团队,从“小演唱”“戏曲清唱”,到能独立排演沪剧、锡剧等古装戏、现代大戏。2002年,锦溪镇就古镇的文化发展和旅游开发邀请全国专家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打造“民间收藏之乡”特色品牌,从而实现与周边乡镇的错位发展。周庄镇的每个村都建有两个水乡民俗表演队,古戏台常年有昆曲演出,这些演出将水乡民俗表演融入古镇旅游。各区镇都做到了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活动、特色文化团队。

2008年,昆山市获得文化部颁发的5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分别为:昆山——昆曲之乡,淀山湖镇——戏曲之乡,巴城镇——书法之乡,周庄镇——水乡民俗之乡,锦溪镇——民间收藏之乡。在“一镇一品”基础上,各镇还根据乡镇区域文化资源和传统优秀民间艺术特点,进一步打造“一镇多品”。至2011年,昆山又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目前,昆山所有区镇已经形成了“一镇一品”和“一镇多品”的局面。部分区镇以创建民间特色文化镇为抓手,定期举办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特色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品牌,凸现了昆山这座魅力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增强了城市的文化气质,提升了软实力和影响力。

新昆山人幸福家园

昆山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新昆山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昆山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工作生活在昆山的外来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服务“新昆山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构建共建共融的台胞精神家园

昆山充分利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围绕4000多家台资企业、10多万在昆台胞的文化需求,创设昆台文化交流品牌,开展昆台两地民俗文化、传统艺术的交流展示,组织海峡两岸(昆台)文化交流月活动,充分发挥台协、妇慈会等团队作用,将台湾义工精神与昆山社会志愿服务相结合,积极引导更多的在昆台胞参与扶贫帮困、礼仪传授、公共文明、环保低碳等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台胞对昆山的认同感,努力把昆山打造成为台胞“同创同乐、共建共融”的精神家园。

“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功能齐全

昆山市委办公室与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出台《关于在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建设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的实施意见》,提出选择新昆山人相对集中、离区镇文体中心较远区域设点建设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要求所建场馆具备文艺排练、图书报刊、电子阅览、影视放映、健身娱乐、教育培训等功能。“十二五”期间,确保各区镇每年新增一家新昆山人文化俱乐部,把外来务工者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保障新昆山人的基本文化权益。

外企文化艺术节声名远播

自2007年,昆山市开始举办两年一届的外企文化艺术节。历届外企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涉及文化的各个类别,且与企业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活动的设置充分体现出“贴近生活、贴近企业、贴近职工”的特点。艺术节得到了广大外企的积极支持和外企员工的积极响应,在周边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外企文化艺术节不仅展示了昆山外企职工文化艺术风采,也进一步激发了外企员工的工作热情,成为昆山文化活动的知名品牌,使得昆山的崭新形象与城市美誉度传向海内外。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还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昆山市领导对此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与领悟。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曾经多次说,文化引领下的科学发展,不仅体现在以优秀的历史文化培育健康的人格和社会心理,还体现在营造出有利于吸引发展要素的浓厚文化氛围,形成健康文明、积极进取、包容厚德的社会价值取向。一座城市,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精心呵护历史文脉,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彰显优秀文化品格。这是令人欣喜的,更是令人鼓舞的。

昆山通过时代精神的感召和悠扬古韵的浸润,让历史走进现实,让优秀传统文化发出当代回响,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使文化与区域发展桴鼓相应、相得益彰。昆山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助推。这也许正是昆山一直好风借力、勇立潮头的原因所在。



昆山代表性民间舞蹈《跳板茶》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