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20世纪50年代,全国共有剧种317个,20世纪80年代初有367个,近年来剧种数目急剧减少,现有剧种200多个。”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近日在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以及全国曲艺木偶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扶持评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

对此,文化部出台了《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和《文化部关于扶持全国曲艺、木偶剧、皮影戏优秀剧(节)目的通知》,根据各地申报,近日,文化部公布了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以及全国曲艺木偶及皮影戏优秀剧(节)目扶持评审结果。最终,中国评剧院、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广东粤剧院等演出32个剧种的39家院团确定为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

但是,仅靠政府出台政策进行保护与扶持,恐怕只能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市场规律作用下,地方戏曲剧种锐减或是一种必然。要想拯救它们,最终还得回归艺术本身,靠实打实的作品及表演去赢得观众,抢占市场。

地方戏曲走到今天之“鸡肋”地步,固然与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及欣赏趣味的不断变化有关,但其自身跟不上时代节拍的“软肋”,更是关键之所在。

2008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可以说令京剧界风光一时,甚至被认为是有力宣传和推广了京剧艺术。可是,又有人说,《梅兰芳》重在反映梅兰芳大师的传奇一生,并未过多展现京剧这门艺术,并未承担起宣传和推广京剧的责任。事实上,想仅仅通过一部电影就让人们喜欢京剧,走进剧场欣赏京剧,似乎不太可能,所以,京剧要振兴,还得靠京剧界人士的不懈努力。其他戏曲剧种,同样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北京保利剧院曾上演了一台《穿越“后梅兰芳时代”》。这部“杂交”作品,遴选《牡丹亭》、《游龙戏凤》、《四郎探母》、《虹霓关》、《贵妃醉酒》等梅派代表剧目精华段落,并用戏剧情境串联的方式进行演出,受到好评。如今的演出市场中“跨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将土生土长的国粹艺术京剧与从异邦舶来之话剧联姻的还不多见。而观众需要的,或许恰恰是这种中外结合、土洋结合的“杂交”演出及其作品。

戏曲之所以被冷落,与其篇幅冗长也有很大关系。早期娱乐活动少,慢生活节奏的人们闲来无事,当然不在乎戏有多长,甚至会觉得越长越好。可现在不同了,看一集四十几分钟的电视剧,中间都要换几次频道,谁还有耐心在那儿一坐两三个小时听一台戏?如此,我们不妨变换思路,创作一些几十分钟的微型剧目,以适应现代的快节奏。或者,干脆再短一些,像相声、小品等那样,每个节目十几二十分钟,结果又会怎样呢?再往歌曲靠拢一下,多来些像《说唱脸谱》等那样的戏歌,是不是会更受观众欢迎呢?

写这篇文章之前,正好看到另外两条文化新闻,深有感触,这里不妨推荐一下,供读者诸君参考:

一条是,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梦”原创系列微电影赏析会去年底举行;一条是,去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一年一度的“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拉开帷幕。这两条新闻,一条针对电影,一条针对歌剧,都给人以鼓舞。电影市场已经开始复苏,却有人热衷于微电影创作,不正是尊重市场规律、迎合观众的体现吗?微电影不需要花费观众太多时间,且更有助于传播,因而逐渐盛行了。戏曲为何不能也走此路子呢?而国家大剧院能举行“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活动,并且免费赠票邀请一些特殊群体前往观看,甚至通过网络对活动进行现场直播,戏曲团体为何不能多开展一些类似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呢?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