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在苏州的东南端有片温婉的土地叫昆山,距今大约六百年前,一门新的艺术从这里孕育兴起,在这门艺术逐渐发展兴盛的过程中,它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和歌唱风貌,这门艺术就是昆曲。



昆山市的千灯镇,这座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里曾经走出两位姓顾的名人,一位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另一位则是昆曲鼻祖顾坚,顾坚生活在元末明初,相传是昆山腔的创始人,昆山腔就是昆曲的前身。在明代,太仓南码头是当时全国最为繁忙的内陆码头之一,一个叫魏良辅的戏曲音乐家,经常在这里搜集南来北往的曲调,一个叫张野塘的河北士兵,因为擅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北曲,而且弹得一手好三弦,后来与魏良辅成了莫逆之交,魏良辅还把女儿许配给了他,那时的太仓魏良辅的宅子有很多音乐名家出入,比如苏州的洞箫名家张梅谷,著名笛师谢林泉,太仓当地名曲家过云适,他们在原来昆山腔的基础上,汇集南北区的优点,增加了筝、阮、及提琴等新乐器,魏良辅和这些朋友们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最终研磨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腔,时称水磨调,这便是昆曲唱法最初的样式。

不过见多识广的魏良辅知道,尽管吴语有着很多的发音优点,但如果坚持用吴语来演唱,势必会影响昆山腔在全国的流行,于是魏良辅大胆放弃依赖吴语演唱昆山腔的传统,而是采用的更为广泛的中州韵这一官方语言来演唱,中州韵以北方语音为基础,当时的北曲采用的就是中州韵,新的昆山腔很快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昆曲《水磨调》已是当年最为流行的歌曲,那些早已逝去的唐宋风情,那种久违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悟,终于被明代的士大夫在这一唱三叹的水磨调中重新找到,一时间魏良辅和他的弟子们大受追捧,人们尊称这些音乐家们、演唱家们为曲师,而魏良辅作为曲圣的地位也逐渐为世人所公认,正如当时的文学巨匠钱谦益所说:时称昆山腔者,皆祖魏良辅,就这样昆山腔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南曲正音”。

说到昆曲我们不得不提到“堂名担”。旧时苏州大户人家如有婚庆作寿等喜事,时常请堂名班子到家里来唱堂会,班主将堂名唱台拆卸后挑到主人家再安装在客厅里,称为堂名担。昆曲改良后民间很多唱曲班就以这种方式在表演。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使新的昆山腔以流丽悠远,典雅脱俗的艺术风貌,在南方诸腔并起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这没有立刻改变昆山腔“止行于吴中”的局面。

点击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