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新年原创昆曲 《春江花月夜》自今年1月启动创排以来,“原创”、“当代”这些标签引发对昆曲当代性的关注和讨论。昨天恰逢羊年正月十六,是唐代上元佳节的第三天,也是《春江花月夜》故事的“标志性时间”(剧中男女主角张若虚和辛夷的三次相望相守正是在这一天),张军亲手安排了一次充满时尚意味和魔都风味的“穿越”—晚上6:15,浦东滨江花旗银行大厦外立面6030平方米的巨型LED显示屏上,史无前例地为一部舞台作品亮灯。
花瓣飘洒下的“春江花月夜”几个大字,给浦江两岸传递出暖暖春意。
发布会现场,张军不仅请来了自己的两位恩师—国宝级艺术家蔡正仁和张洵澎,还揭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讯息:该剧核心角色、鬼仙曹娥,确定由梅派继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史依弘出演。这是史依弘自2012年与张军合演 《牡丹亭》之后,第二次唱昆腔、演昆曲,而张洵澎也将继续担任她的指导老师。至此,张军、魏春荣、史依弘、关栋天、李鸿良的京昆青壮实力班底集结完毕,这样的阵容在当前国内戏曲舞台也可谓疏为难得。6月26至28日,该剧将在上海大剧院首演,目前已经出票。
“当代昆曲”的概念令这部原创新作颇为引人注目。《春江花月夜》将用怎样的昆曲语言征服当代观众?张军作为创作者、蔡正仁作为老师和艺术指导,荣广润作为戏剧界的专家,各自给出了观点。
张军:
演“个人面对宇宙时的渺小”
故事的主角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在唐诗的记载里,李白留下1010首,杜甫留下1400首,这个在历史上连生死日子都不详的张若虚,只留下《春江花月夜》这一首,“他只留下了这36句。”这恰恰给当代人审视这位古人提供了空间。36句里最出名的一句就是“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这是昆曲灵感的起源,但是故事讲的绝对不是简单的离愁别绪,因为张军觉得,这根本无法吸引当代观众,“我不觉得这就是讲书生去科举了,爱人在同一片天空下一起望月,彼此思念”。
不能这样简单和直白,看了闻一多的《宫体诗的自赎》里讲“人在苍茫的时间和空间面前的渺小”,张军心有戚戚,他想演的也是“这件事”,“这个戏的文本很像汤显祖,古意,但故事却很当代,讲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50年里的3次相遇”。
张军昨天忍不住剧透了一部分。故事从某一年的正月十六说起,刚中了探花的张若虚在美好的上元节的晚上遇见一个女子“辛夷”,这是望春花入了中药以后的名字,谐音“心仪”,也正是张若虚初见佳人时的心境,“他登时觉得原来有意义的事情,都没有意义了”。故事从“遇见”开始,却并不是寻常路数。原来,一心想去约会的张若虚未逢佳人身先死。10年后的正月十六,他是鬼,虽然“相见”,他想靠上爱人的肩头,佳人却只能感到一阵冷风。历经种种,40年后的第3次相遇,爱人已经成为一个66岁的老太太。张若虚面对时间的唏嘘、人生的悲凉,能感受到的只是一个人面对宇宙时的苍凉和渺小。
故事散播哲学的味道,张军也因此提出了自己的“当代昆曲观”,“我有这样一个观点,比如昆曲也排过《梁祝》,但大家总觉得越剧演《梁祝》更好;昆曲也排”男人那点事”,但讲帝王将相的故事总是比不过京剧; 其它剧种也演《牡丹亭》,但演不过昆曲。其实每一个剧种有它擅长的主题,我觉得越剧擅讲人生观,京剧擅讲世界观,昆曲则适合讲述宇宙观”。因此,用昆曲来讲张若虚的故事,再合适不过,也相信能让当代“昆虫们”动心。
张军昨天同时透露,8场戏可谓浩荡,编剧罗周已经修改到第4个版本,而观众将在大剧院看到的版本,是可以一个晚上演完的。因此,当下创作最大的难度移到了唱腔,“主题是当代的,但唱腔还是必须非常传统,而要在传统的唱腔里表达出当代的情绪、故事和人物,这很挑战,所以,我这次请来很多艺术家,在音乐上有不同的尝试”。
史依弘的加盟也颇受瞩目,张军称,她的角色是“一个修行成仙的女子,也是史书上有记载的女子,在剧中有了道行,从汉到唐,她500年的修行在见到张若虚痛苦而执着的爱情时,不由动心,决心帮助他与爱人相见,甚至不惜舍弃500年的修行,从头再来,十分悲壮”。史依弘昨天人在台湾演出不能到现场,张军透露,对于参加这个戏,史依弘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请张洵澎做她的艺术指导。
蔡正仁:
昆曲这样演,还是第一回
作为艺术顾问,蔡正仁昨天直言:“张军搞这个,让我很吃惊”。他说自己一开始就被“春江花月夜”这5个字吸引,“我很想知道究竟讲什么内容,我也是昨天刚仔细听他讲完了这个故事。说实话,我演了那么多昆曲,这样的题材恐怕还是第一回”。尽管被爱徒这样大胆的题材尝试吓了一跳,但他并不反对,更不排斥,“我觉得这个戏一定会在当代昆曲舞台上焕发出别致的光芒,这个班底我很看好,也很期待”。
同为老艺术家的张洵澎心境也十分开阔,“我演了60年昆曲,做了60年古人,现在要做当代的昆曲人,指导一出当代的昆曲戏,我也把这次合作当作一个探索”。
荣广润:
“当代昆曲”的概念值得期待
昨天,荣广润对张军提出的《春江花月夜》是“当代昆曲”的想法十分好奇,“我发现参与这部当代昆曲的,除了老前辈,绝大多数是年轻人。这么多年来,张军为昆曲的普及做了大量工作,他时尚的呈现方式以及跟年轻人惺惺相惜的努力,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次《春江花月夜》冠名为”当代昆曲”,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期待。我希望看到这个古代题材的作品,是如何表现出当代元素的。如果它的尝试成功了,意义不仅仅在昆曲,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传统戏曲探索来说,都会有非常大的作用”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