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从当今世界的潮流来看,经济和科技趋向全球化、一体化,但政治和文化则趋向多极化、多样化,艺术形式要多元化发展。京剧的生存与发展也必须适应社会对于艺术多元化的需求,必须符合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

首先,对“博物馆型”的剧目,不仅要保留在舞台上,还要精益求精。传统文化的发展必然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这不是停留,不是守旧,而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情怀和执着坚守。艺术的经典性并不决定于其出现的早晚。正如梅兰芳先生所言:“腔无所谓新旧,悦耳为上。”任何对于传统的传承,都不是因循守旧的刻意,而是出于内心的认可与弘扬,是在领略到传统经典不褪色的魅力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开拓。路子一定要正,表达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对前辈大师的缅怀和景仰,追求盛景再现,重温京剧本真的魅力。

为振兴传统文化,要积极组织力量抢救一批优秀传统京剧剧目。京剧作为古老的艺术,需要从艺术结构、表演形式上开展研究思考,剥离其糟粕,挖掘继承其积极因素,达到与传统在本质上的契合,与观众内心的沟通与共鸣。

其次,应以“市场型”即具有票房价值的活态营业剧目为主。过去有人简单化地认为,只要抄录下了传统戏的剧本,或者只要有音像资料的保存,将来人们就可以按照这些剧本或音像资料复原京剧,其实不然。就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京剧无法仅仅通过物化的剧本等形态保存。京剧艺术的生产力最终体现在舞台上。那些需要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非物质的手法与心法,才是京剧魅力的核心内涵。如果不将京剧最重要的传统技艺呈现在舞台上,即使有再多的剧本与录音录像的存在,也不能算是一个仍然存活的剧种。要让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活在人们的记忆里,而且活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活在史料记载里,而且活在现实舞台上;不仅活在专家的象牙塔里,也活在民间。

对于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不能孤立地去谈,而要将保护、教育、演出、企划、推广、传播等熔于一炉,而其中的核心就是文化。站在文化的高度,京剧与其他艺术门类绝不冲突,传统与现代绝不冲突,经典与时尚也绝不冲突。

要以前瞻性的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创造力,开展不同程度的创新,在演剧形式上与现代观念互动,以古代折射现代生活,才能做得精致、精到,具有时代感。让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本土与国际融为一体,以这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艺复兴”彰显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创作出受人民喜爱、能够传之久远的艺术精品。

最后,对“实验室型”的剧目,则应鼓励创作者的探索精神。实验是创作的开始,实验为未来铺路。排演新剧应该敢于对京剧本体进行探索实验。这种实验本身可能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但是在精神、意识和观念领域起到启蒙和带动的作用。在实验室中可以失败,但可以为下一批实验者提供经验和教训,让后来的实验者有更高的起点,更加准确地进行创作。这个意义远远大于某一出戏本身的成败。

实验的目的在于反思京剧本身,探索艺术的本质,寻找和拓展京剧在舞台呈现上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京剧的表现功能。思想观念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后,重新审视京剧,会对京剧有更新的认识。

京剧从少年走向壮年,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担当起像当年作为“百戏之师”的昆曲一般哺育艺苑百家的职责。它将自己的影响力播撒到各个艺术门类,既保持了自我的独立和完整,又有足够的生命力让受其渗透的艺术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和韵味。

可以将传统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从传统中提取精髓,从剧目的立意核心、价值导向、文化内涵、美学精神出发,创作当代故事,使受众产生穿越古今的心灵共鸣。以一种无形渗透、“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京剧的“魂”附在各种艺术形式的“体”上。或许到了某一天,我们不仅能看到原汁原味的京剧,还能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中找到其受到京剧哺育的基因。这样,京剧精神就在不同艺术形式上获得另一种意义的新生。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