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剧协和上海昆剧团举办的“娴情偶记-张静娴水磨情缘清音会”,以新颖的微剧场样式,在东艺音乐厅,展示了张静娴半个多世纪昆曲表演人生的舞台自传,这是一次难得的艺术盛宴。
这是一场风格迥异的水磨情缘清音会,融合了浓浓的昆曲情缘。昆曲是一份寂寞的艺术,但张静娴默默地守望耕耘了55年。在这场两小时不到的清音会中,没有喧嚣,没有张扬,甚至不用扩音器。张静娴身着便装,将自己曾饰演过的一个个人物,在儒雅、婉转的“水磨腔”中,和着悠扬的笛声,向观众展示。其中有端庄秀丽、真情逐梦的杜丽娘;雍容华贵、凄绝哀楚的杨玉环;内热外冷、表里相异的陈妙常;心毒手辣、精神分裂的麦克白夫人;敢爱敢恨的一代才女卓文君;当然还有从14岁到70岁、给她带来了囊括所有最高级别奖项的班昭,等等。一台专场喜相逢,古今多少事,付与说唱间。
张静娴是当代昆曲闺门旦、正旦的代表人物,是昆曲的一个符号。这场清音会的“娴情偶记”,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榜首的昆曲,正以崭新的面貌振兴。水磨情缘清音会传递了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显示出张静娴表演的“动听、动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最动听的是《班昭》中的《情别·小桃红》一段。《班昭》是她舞台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张静娴以缠绵哀婉的演唱,表现了班昭与大师兄马续的别离之情,感人肺腑,也可谓是这出戏的“绝唱”。张静娴演活了班昭,张静娴就是班昭。有别的是,班昭追求的是一部书稿,张静娴追求的是昆剧艺术。她们是殊途同归。
这场清音会是由张静娴的三位学生——沈昳丽、余彬和罗晨雪,以扮装的表演开场,衬托了张静娴的众多舞台形象。导演俞鳗文是张静娴的忘年交和艺术知音。两代昆剧人的合作,使这场展示古老艺术的清音会独具风采,颇具现代感。除了昆曲演唱的部分,还有话剧表演、影像视频。这些非常个人化的美丽动人影像,也都是第一次呈现在公众面前。
大师兄蔡正仁和张静娴有过多次的合作,尤其是《班昭》和《长生殿》,都是天作之合。这一次,蔡正仁友情出演的《班昭·情别》和《长生殿》片段、古琴大师龚一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吴双和黄亚男、钱瑜婷等以及昆五班的助演都引人入胜,为表演增添了色彩,五代昆曲人以这样独特的方式汇聚一堂,打动了现场观众。
张静娴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坚持、守望、自律、自德、自豪,做一个执着的张静娴。”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这种专注精神是极其难得的;尤其是坚持半个多世纪,做一件苦累而又寂寞的事,达到至美的境界,更值得赞颂和尊敬。这场演唱会,糅合了现代观念和手段,准确、精湛而又丰富地展示了一位坚守民族文化精粹的艺术家的成就和品格,观众获得了高雅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深受教益。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