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牡丹亭》记关于罗小珊的昆曲人物系列作品

罗小珊,1983年生于福建莆田。2005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本科毕业;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研究生毕业;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与绘画专业,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入选浙江省文联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新峰计划”,获评2013年《美术报》“美术新青年”、“妙笔新辉”浙江十大新锐艺术人物。
中国画的传统之一,乃是来自于文人笔下的自娱:作者自称并非职业人士,然后以此为乐——而与之类似的另外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则是遣词造句,乃至写书作剧。汤显祖官场失意,寓居临川,然后有了《牡丹亭》:一个关于人性、情感和外部社会的故事。他甚至“自踏新词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俨然导演派头。然而时至今日,除掉五十五出白纸黑字,汤先生并没有留下别的东西。于是后人乃“对镜贴花黄”,试图在元明杂剧的粉本之外,重塑《牡丹亭》,唐涤生、白先勇诸先生的尝试,便是极好的例子。
罗小珊亦然,她取昆曲《牡丹亭》之扮相,经由艺术加工,在中国画的笔下求得另一番神韵——既关乎原作,又关乎自己。

小珊的作品,在此之前,多属宏大叙事之范畴,在六尺整纸乃至更大的幅面上,或者藉由诸人的堆叠,求得气势和气韵;或通过单独个体的描写,完成画面的铺陈。这乃是她熟悉的图式语言,在笔墨之美中,达成“气势撼人”的表述——仿佛不类女子的柔弱和纤细,反倒透出一丝丝刚强。

《牡丹亭》系列则全然不同,在更加文人化——或者说更加私人的尺度上,用娓娓道来之笔,写下关于过去的理解,关于现在的思考。从早起作品中的花前月下、冷月清泉,到往后出现的飞鸟与湖石,小珊的构图愈见摆脱原作描述的限制,透着追求其中的文字内涵的态度。一如我们以为真正的文人应该追求的,由写像而及写心,在当下的浮躁中,留着“正襟危坐”的庄严。如果回到历史,如此才是合理的,因为笔下所写的,应是心中所思的,“意在笔先”,方为正道。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的句子,或许,是对罗小珊《牡丹亭》的最好描述,在漫漫的追寻途中,希望她依然思索,然后把思索画在笔下,纸上。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