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老调起源于冀中白洋淀周围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受当地高腔和说唱艺术的影响,约于清道、咸丰年间形成。因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且生净两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老调形成后,一直与以生、旦为主的丝弦班合演,艺人兼唱两种声腔,即所谓老调丝弦班。老调的伴奏乐器在河北梆子兴起后吸收了梆子的大板胡和枣木梆子,故又称老调梆子。

  清光绪以前,老调没有固定班社,演出主要在农村子弟会或玩艺会,艺人多是半职业,农忙务农,农闲从艺。从清光绪年间至抗日战争之前,是老调较为发达的时期。光绪初年,班社日益增多,首先出现了韩大仓班、高老寿班,以后出现了小莲花班、周福才班、杠子红班等二十多个班社,同时涌现出二十多位较有成就的艺人。1890年,老调名家韩大仓带领老调班进京,演出于天桥广兴园。这一时期,老调的演出范围辐射到北至哈尔滨,南至安阳的广大地域。

  老调著名艺人周福才吸收和借鉴了昆曲、京剧、河北梆子、西河大鼓的优长,创造出一套新的老生唱腔,改变了原来生净不分腔的唱法;乐器伴奏也使用了苏器,后又将大板胡改为小板胡。同时,他还向一些通音律、爱戏文的贡生、秀才等请教,请其释词、改句、正音,成为承前启后的杰出代表。自此,老调形成东西两路。以周福才为代表的东路老调,经常活动于保定地区东北部,以演出《调冠》、《临潼山》等文老生戏为主,注重唱功和做功,质朴抒情,善于刻画人物;以萧宽玉(杠子红)为代表的西路老调,经常活动于保定地区西南部,以演《下河东》、《太平城》等文武老生戏见长,注重靠架和武打,唱腔挺拔,动作豪放。

  老调属梆子声腔,常用的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哭板等。文场伴奏乐器以胡板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同。

  目前,保定老调剧团是该剧种的中坚。

  老调代表剧目有:《山海关》、《铁冠图》、《杨家将》、《潘杨讼》、《忠烈千秋》、《杨金花夺印》、《母女俩》、《红灯记》等。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