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汉程网 >艺术 >艺术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荆州花鼓戏,因它生根于天门、沔阳一带,故曾经又名“天沔花鼓戏”。清道光年间在江汉平原的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

  荆州花鼓戏的剧目,据统计有一百九十七出。其中,有的是从民歌小调改写而来,如《抽门闩》、《掐菜苔》、《告老爷》等;移植或艺人创作的,如《江汉图》、《贺端阳》、《打补钉》等;文人编写的,如《江汉图》,就是出自清同治年间沔阳的一个落魄官吏郑东华笔下。荆州花鼓戏的唱腔曲牌约有八十多种,多是当地的民歌小调,主腔有“高腔”、“打锣”、“四平”、“圻水”,其他小调有“思儿”、“绣荷包”、“双撇笋”等。演唱时有帮腔。因受楚剧的影响,唱腔有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主要乐器有边鼓、竹梆、钹、大锣、马锣、小锣、唢呐等。打击乐器的曲牌约有二十多种。乐曲较豪放粗犷。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